找到相关内容1708篇,用时2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浅谈哲理

    浅谈哲理  是佛法的纲要,圣龙树中观学始终围绕这个主题来说明诸法性空,求其自性不可得;设的目的就是要使人们体现诸法的实相,如不假入观,说“空”义就难以理解。  是同一内容的两种看法、两种说法,是一法上的两种性质,并非对立的两个东西。佛教认为,宇宙事物虽万别千差,但用谛统摄便可概括无遗。功用如此殊胜,当出自何处?《大品》云:“菩萨住,为众生说法,为著有者说空,为著空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90866120.html
  • 智顗的思想

    智顗的思想   杨惠南   佛学研究中心学报第四期   1999年七月出版   页43-68   页43   提要   天台宗智顗大师,在其《法华玄义》卷2-下,曾提出七种的说法。这七种分别是藏、通、别接通、圆接通、别、圆接别和圆等七教的。从智顗对于通、别接通、圆接通、别、圆接别等四种的批评,我们可以看出他背后所预设的理论基础。它们的理论基础建立在《大品般若经》...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1252272.html
  • 三性与

    三性与   法如  作者法如,江西佛学院正科班学僧  前言  佛教理论最基本的原则是:通达才可以通达佛教,反之不了解的道理。就无法了解佛教,佛教的主要目的是教人除我执、法执而体认宇宙人生的真实面貌。唯有从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互成互破。才能扫尽一切执着而显真实,因此中观宗特别重视应用。  三性概括了整个佛法,如太虚大师所著的《唯识总抉择谈》。即是用三性的思想来抉择大乘佛法三大...

    法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4849717.html
  • 唯识谈空与

    唯识谈空与  宏印法师   唯识学讲空,只是空掉偏计所执性,又在依他起性建立清净心和杂染心的和合。                                唯识也讲空,但唯识对是怎麽解释的呢?唯识谈空是用“三性”--偏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唯识对世俗的解释不同,世俗分假、实,假的那个该空,实的就不能空了,由修行所证入的圆成实性是“离言自性”,也是禅宗所说的语言文字道断、...

    宏印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62960606.html
  • 三论宗四重

    三论宗四重说  理 净  四重是三论宗将真俗谛开显为四重,来说明真俗的意义。在中国佛教各宗派中其它宗派也有的讲四重,如唯识只宗以胜义谛和世俗谛各分为四谛,从浅到深,合为八说明真俗的意义。天台宗也对真俗以藏通别圆开为理外和理内而说明真俗的意义。但唯识、天台等所说的四重与三论宗的四重相比而言只是三论宗所说的第三二或第四重之“世俗”而已。今三...

    理 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1046699.html
  • 三论宗吉藏的思想

    三论宗吉藏的思想  纪华传  从人类思维的发展来看,二分的思维方式,如现实与理想、常识与真知、现象与本质、有限与无限等的对立及冲突,是一切哲学所必然面临和探寻的问题。佛教中的理论,即是试图沟通和解决凡与圣、真与俗、世间与出世间的对立和矛盾。在印度,理论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在佛教之前的印度教已有雏形,在部派佛教及大乘佛教经典中,如《俱舍论》、《成实论》、《大毗婆沙论》、《般若经》...

    纪华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41267616.html
  • 三论宗“”义阐要

    三论宗“”义阐要  宏正  真俗是印度佛教的基本概念,大乘、小乘皆然。传人中国,也成为多宗必及的话题。其中,由嘉祥大师集大成之三论宗也一贯以此作为立教基础。  三论宗是以般若,三论为依据,真俗为纲要,缘起性空为原理,显无住无得为目的,明情与无情悉有佛性,说一切众生悉能成佛。本文唯谈在三论宗中的重要性。  是本宗最基本的理论原则,是缘起性空的另一表现。只有通达的道理,才...

    宏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1246858.html
  • 三论宗之研究

    三论宗之研究  仁 宽  三论宗,是以《中论》《百论》《十二门论》而得名。三论的成宗,是佛灭后七百余年,天竺小乘外道竞兴于世,惑乱正轨,时南天竺国有出家大土,龙树菩萨,目睹此景,遂造《大智度论...中论》的中心思想昕在,即是“八不中道”,而八不中道具有破邪显正两重意思,并由“”言教加以说明。由此可知“破邪显正”,“八不中道”,“真俗”是互相贯穿而又有密切的联系。可知三论宗的教义中心,主要是...

    仁 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41167615.html
  • 三论宗三种中道

    三论宗三种中道  理 净  三论宗立是言教,言教即是假名,假名即是空,空即是中道。因此,在三论宗看来即是中道,非离之外别有中道。因此《中观论》云:“众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今三论宗约说有三种中道:一者、世谛中道,二者、真谛中道,三者合明中道。明三种中道者,是因为众生执著的病太深,为了破邪病而显中道,所以说三种中道灿浅至深层层深入逐个破除,显示...

    理 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0946696.html
  • 佛教的理论意义

    佛教的理论意义  作者:姚卫群 [2001-7-30 8:13:50]  “”理论是佛教学说中重要组成部分,对佛教的发展具有极大意义。这一理论不是佛教最初产生时形成的观念,但在佛教后来的发展中很快提出,并且成为佛教整个学说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理论。“”理论在小乘佛教中就有,但在大乘佛教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它在大乘佛教时对佛教学说体系的重要性也最为显著。佛教传到中国后,“”理论也受到了...

    姚卫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1947304.html